澳門營商環境
營商優勢和發展概況
澳門基本資料
– 位於中國東南部沿海,地處珠江口西岸,距香港60公里,廣州145公里。
– 土地總面積30.8平方公里,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組成。
– 根據國務院令665號附件,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將澳門特別行政區海域面積明確為85平方公里。
– 2018年第三季總人口為663,400人。
– 官方語言為中文和葡文,粵語(廣東話)為日常用語。英語在貿易、旅遊和商業領域廣泛應用。
– 位於東亞季風氣候區,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朗清爽,冬季少雨稍冷。
– 基礎設施完善,海、陸、空交通四通八達,電訊、互聯網便利。
– 醫療衛生水準與大多數先進國家和地區相若。
– 2018年第三季,勞動人口為39.46萬人,就業人口為38.76萬人,失業率為1.8%。
資料來源: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發展定位
– 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積極發展會展商貿等產業,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
– 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為澳門開展對外經濟合作和加快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供了新契機。澳門可發揮「一國兩制」、國際貿易自由港以及與葡語國家關係密切、東南亞歸僑眾多的優勢,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進一步拓展自身的發展空間。
– 隨著《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議》、《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及《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的落實,澳門與內地,特別是泛珠三角區域的經濟合作進一步深化。
經濟概況和營商優勢
– 澳門回歸以來,經濟穩步發展,失業率維持在較低水準;訪澳旅客人數、零售業銷售額、居民收入中位數等經濟指標均有所提升。
– 澳門被世界貿易組織(WTO)評為全球最開放的貿易和投資體系之一,享有自由港、單獨關稅區地位,企業所得稅最高僅為12%,國際市場網路廣泛,與葡語國家聯繫緊密,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的作用日益得到多方認同和肯定。
– 澳門與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貿易往來,所參加的國際性組織達50多個,商業運作準則與國際慣例相適應,投資營商手續簡便,外地與本地投資者成立企業的程式相同,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者發展業務提供理想的營商環境。據美國傳統基金會和《華爾街日報》聯合發佈的2018年度「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澳門在全球180個經濟體中排名第34位,在亞太地區排名第9位。
基礎設施
機場
澳門國際機場位於氹仔島,自1995年正式投入運作以來,迅速地成為全球經濟發展最快之珠江三角洲與世界各地之間的重要橋樑。澳門國際機場全日二十四小時運作。其配以二類儀錶著陸系統及全長一萬一千英呎之跑道,乃根據國際民航組織標準建成,可讓遠程直航客機升降。
碼頭
外港客運碼頭、氹仔客運碼頭和內港客運碼頭的跨境渡輪服務,接載乘客往返澳門與香港、澳門與內地之間。
道路與橋樑
澳門半島與氹仔島和路環島經由三座大橋及一片填海土地相連接。
港珠澳大橋
2018年10月正式通車的港珠澳大橋,位於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連接香港、澳門和珠海的大型跨海通道,也是連接珠江東西兩岸陸路運輸的新通道。大橋全長約55公里,來往香港國際機場與澳門將只需少於30分鐘。港珠澳大橋的落實,有利推動珠三角內的產業發展。
澳門輕軌系統
經過多年籌畫及前期準備,澳門輕軌系統的建設工作全面展開。輕軌氹仔段全長9.3公里、有11個車站。
通訊
國際電傳、電報、互聯網、衛星電視等電信服務一應俱全,澳門的國際長途電話(IDD)可直撥246個國家和地區。
來源:澳門貿易促進局